5546
今日商品数
商品 店铺

历史记录

邀请函:NTMT第二届生物基纺织新材料应用峰会(9月24日上海)

作者: 环球纺织

2024-08-16

当“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和“ESG”等理念已经从时代的“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甚至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纺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追求可持续、环保的时尚选择。变革正在发生:一些低碳创新材料的诞生,如生物基皮革、蛛丝蛋白纤维等生物基材料,正逐步取代对环境不友好的石油基高分子材料,成为各大时尚品牌的宠儿。在时代的浪潮下,挑战与机遇并存,纺织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创新力,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


国内外政策驱动

生物基材料迎来超万亿市


生物基材料是利用甘蔗、玉米、豆科、秸秆、竹木粉等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制造的新型材料和化学产品,既包括通过生物合成、加工、炼制获得的生物醇、有机酸、烷烃、烯烃等基础生物基化学产品,也包括生物基纤维、生物基橡胶等。


与石油基材料相比,生物基材料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对石油的依赖,同时它的生产过程更加绿色,符合人们对环保的追求。因其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特点,生物基材料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已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中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将“生物能源稳步发展,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化学原料、生物工艺替代传统化学工艺等进展明显”,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目标。


欧盟《工业生物技术2025远景规划》:2025 年生物基原料替代 6%-12%化工原料、30%-60%精细化学品由生物基制造;


美国《生物质技术路线图》:2030 年生物基化学品将替代 25%有机化学品和 20%的石油燃料。



此外,因生物基材料还具有一定功能性和技术门槛等特点,生物基纺织材料及相关产品正逐渐变成一件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利器,企业的一条“技术护城河”。根据Zion Market Research的一份报告,2023 年全球生物基材料市场价值约 413.7 亿美元,预计到 2032 年底将产生约 3208.8 亿美元的收入。生物基材料行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生物基材料初创企业

受众多品牌和资本的青睐


另一方面,生物基材料的开发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意空间,使他们能够打造出与众不同的时尚单品。


凯迪拉克与"蘑菇皮革"领导者MycoWorks合作开发一种用于高性能汽车内饰的新型材料;


Lululemon投资可持续材料生产商Genomatica,合作推出首款由植物基尼龙制成的T恤;


英国设计师品牌 Stella McCartney 以植物纤维素材料 BioSequins 打造了一款亮片时装;


The North Face推出采用结构蛋白材料酿造的Protein™️纤维制成的夹克;


Arc‘teryx推出首款自研系列山路徒步鞋,它具有由50%生物基含量的PU化合物制成的袜子衬里和含25%生物基含量的开孔泡沫顶层;


Saucony推出一款环保跑鞋TRIUMPH RFG,其采用天然植物染棉鞋面,中底由 55% 玉米基原料制成,大底采用 80% 天然橡胶 。


在资本市场,生物基材料初创企业,仍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受众多资本的青睐。



转向低碳循环经济

需要提交更加有效且落地的答卷


当下,转向低碳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通过生物质—生物基产品—循环利用或燃烧—CO2—生物质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发展生物基产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作为石油基材料的升级替代产品,生物基化学品及材料,正成为新的时代风口,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也逐渐朝着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这片潜力巨大的新蓝海,参与者们将会在未来掀起更多的浪潮。


尽管市场一片蓝海,但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种新材料的问世必然会迎来各种各样的挑战与考验。当前阶段,我国生物基纺织材料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装备、基础研究等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尚未形成良性供应链体系。其中生物基纤维生产成本高,生物基皮革、蛛丝蛋白等生物基材料产量有限,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制约着产业的良性发展。


政策支持、技术可行、成本可控、各方共赢是碳中和背景下,新技术和产品应用的关键因素。而新产品的工业水平取决于社会需求、性能和成本以及替代性产品,其市场培育也需要一个过程,生物基材料的开发也不例外。许多生物基材料开发商也形成的共识是,市场能接受的“绿色溢价”是有限的,性能和成本同样是关注点的核心。





提示

×

您当前尚未登录,如需购买当前文章,请立即登录

底部

Copyright © 2035 CF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让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发江程广场2号楼520室 客服电话021-69760515

域名备案:沪ICP备17024305号-6 

沪ICP许可证号: 沪B2-20200070

沪EDI许可证:沪B2-20200070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4261号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