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6
今日商品数
商品 店铺

历史记录

PLA会被PBS替代?生物基纤维大比拼:PBS、PLA谁更胜一筹

作者: 环球纺织

2024-09-10

有人认为,PLA目前更具有发展前景;也有人认为,PBS更具发展前景,未来必然会替代PLA


针对两种不同的观点,小编从合成方法、应用温度、加工工艺、降解性能、市场价格等多方面整理信息,先看下面对比结果,再看对比过程。


PLA和PBS部分性能对比表

项目
PLA
PBS
价格

耐热性


制备方法

简单
加工工艺

容易
生物降解性




01

合成方法

1.PLA


合成方法

聚乳酸也称为聚丙交酯,简称PLA,属于聚酯家族,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化学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合成方法:


直接聚合法(一步聚合法)


直接合成法虽然简单,但是反应副产物很难去除,难以保证反应向聚合物生成方向进行,所制得的聚乳酸的分子量很小


开环聚合法(两步聚合法)


在生产聚乳酸的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开环聚合法,开环聚合法可制得分子量很高的聚乳酸。


但是,丙交酯聚合法生成聚乳酸的方法较难,并且中间产物丙交酯的制得,需要多次提纯和结晶,耗用大量的试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2.PBS

合成方法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是由脂肪族二元醇1,4-丁二醇(BDO)和脂肪族二元酸 1,4-丁二酸(SA)经过缩聚反应制得。


PBS结构式


合成方法:


直接酯化法


该方法合成工艺步骤简单并且合成的PBS产物分子量较高,是工业生产中使用的较为广泛的一种合成方法。


酯交换法合成PBS


酯交换法通常应用于聚乙烯(PE)的合成中,也可以说是最早应用于合成PBS的方法之一。


酯交换过程:惰性气体环境中(通常为氮气),150-190°C下。待反应完全后,除去体系中的水和甲醇


缩聚反应:200°C高温、高真空。酯交换法合成的PBS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95×105


3、总结


对比

和PLA相比,PBS的韧性和耐温性更优越,且合成方法简单。PBS的软化点高可达101℃PLA软化点较低仅为58℃


PBS可使用的温度区间为-30~100℃,能够在沸水环境中应用,而PLA由于软化点的限制,应用领域受到一定的制约。


02

加工工艺

1.PLA


挤出注塑工艺

PLA薄膜不仅具有全生物降解性、无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具有普通塑料薄膜所达不到的高强度、高模量、高透明度和良好的透气性能,所以聚乳酸薄膜越发受到社会的重视。


但是由于PLA熔体强度低,不能吹塑成膜或成膜困难韧性差、常温下呈脆性结晶度低、耐热性差等这些缺陷,导致其无法满足薄膜的使用要求。


针对PLA这三大缺陷,通过扩链改性来提高熔体强度,进而提高其成膜性;通过增韧改性来提高其柔韧性,进而成功制备柔韧性较好吹塑薄膜;通过滑石粉共混改性来提高其结晶度及耐热性


挤出注塑工艺:


一步法成型工艺流程


先将PLA干燥,然后将PLA树脂、扩链剂和増韧剂等混合均匀,直接加入到单螺杆挤出机中完成熔融和混合,并由机头口模挤出吹塑成膜。这样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约了生产成本。


两步法成型工艺流程图


2.PBS


挤出注塑工艺

在各类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中,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因性能稳定、加工性能和耐热性能好,优势明显。


但是,由于PBS与传统塑料相比价格较贵,一般PBS与其他合适的材料进行共混改性,既能有效保持可降解性能,又可以改善PBS的机械性能,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挤出注塑工艺:


把经过预处理的竹纤维和PBS颗粒置放于鼓风烘箱内进行干燥,控制温度为40℃,时间为24h。干燥后将竹纤维、PBS颗粒、偶联剂按规定比例投入到高混机内进行预混。


按照下表所示的工艺条件,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随后用鼓风干燥箱烘干;按照表中所示的注塑工艺条件,在精密注塑机中注射成标准试样,用于下一步的性能测试。


挤出工艺条件


注塑工艺条件


3、总结


对比

PBS具有非常优异的加工性能,比PLA更易于加工。加工性能的差别是PLA和PBS最大差别之一PBS可以在目前普通聚烯烃加工设备上直接推广加工,适应注塑、挤出、吸塑等种常规和特殊的加工方法。按照目前的技术,PBS吸塑工艺做得比较多,注塑工艺还需要突破。


PLA的加工条件苛刻,适应性差,不仅需要改性和苛刻的加工环境(干燥环境),还需要专门改造的加工设备


03

降解性能

1.PLA


步骤及结论

PLA自身不易被微生物、酶等直接降解,其被降解前需先行水解。PLA吸水后,其大分子主链中的酯键首先水解断裂


PLA的水解机制


1)步骤:


采用土埋法,将注射成型的竹粉/PLA材料称重后,埋于一块草地中(平均湿度为35%,PH值为6.7),埋置深度为20cm。降解微生物源来自土壤的微生物群。每隔3个月取出其中的1组试件(3个平行样)。


2)结论:


A、质量损失


不同自然降解时间的复合材料质量损失率


由上表可见,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BF/PLA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率均逐渐增大。降解3个月后BF/PLA复合材料质量损失率为0.23%,降解时间12个月时,复合材料质量损失率达到了8.87%


B、分子量变化


不同降解时间的BF/PLA复合材料中PLA的GPC图


由上图可见,随着降解时间增加,BF/PLA材料中PLA的GPC峰型逐渐变窄,出峰时间逐渐延迟。试样埋入土壤中后首先吸水水解酯键断裂,PLA分子骨架部分破裂,使PLA平均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窄,GPC曲线出峰时间延迟


C、力学性能


不同降解时间复合材料试件的力学强度变化曲线


由上图可见,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BF/PLA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逐渐降低。但前3个月,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下降均很少;12月后大幅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表层的PLA遭到破坏后,水分较容易通过界面孔隙进入内层,引起竹粉与PLA界面的破坏、内层PLA逐步水解和降解,竹粉逐渐被褐腐菌和白腐菌分解,最终导致该复合材料力学强度逐渐降低。


D、微观形貌


不同降解时间的BF/PLA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照片



由上图可见,降解前的BF/PLA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表面平整、光滑。降解初期开始,复合材料中的BF颜色开始变深,表层BF的形态清晰可见。


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表面逐渐变得粗糙。降解6个月后,复合材料表面出现了浅沟槽,小分子物质被微生物进一步分解为CO2和H2O


降解9个月后,复合材料表面浅沟槽变深、变多12个月后,复合材料表面浅沟槽变得更深大量较粗的竹纤维裸露


2.PBS


步骤及结论

1)步骤


A、分别对制备的试样进行称重,记录每一个试样的质量。


B、把试样分别埋入自然土壤中(需在1m2面积范围内、土质相同的同一片区域),注意要确保埋入深度保持相同,均在地表之下20cm


C、保持在自然环境下,如遇天气干旱,则适量浇水,保持土壤不板结。试样在土壤中自然界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降解,经过一段时期后质量会逐渐减轻。


D、从埋入当天开始计时,间隔一定天数取一次样,取出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真空烘箱中保持40℃干燥12h后称量。


E、通过测试样在降解过程中的失重率来表征降解程度,失重率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Wt为降解t天后质量,g;W0为试样起始质量,g;W为失重率,%。


2)结论


未改性PBS的生物降解性能


从上图可以得知,在自然土壤环境中,未改性PBS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能。随着自然降解时间的增加,降解率逐渐提高,降解率在30d的时候已经达到3.5%,表现出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能,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生活实际应用需要。


把PBS/竹粉复合材料的试样在自然条件下放置于土壤下20cm处进行生物降解性能测试,如下图所示。


竹粉/PBS复合材料降解性能


竹粉/PBS复合材料薄膜降解性能


从上图可知,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各类试样的失重率均逐渐增大,薄膜试样的生物降解速率较高


由于竹粉、淀粉等辅材价格较PBS低廉,故利用竹粉、淀粉对PBS进行共混改性,可以有效降低可降解材料的生产成本。


3.总结


对比

竹粉/PLA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在土壤中的自然降解效率较低,要实现废弃其高效降解,需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真菌、细菌或微生物高 效菌群体系生物高效降解等。


利用竹粉或淀粉进行共混改性有利于增加PBS的生物降解率。除使用偶联剂的 PBS/竹粉复合材料之外,PBS/竹粉复合材料比未改性PBS降解率显著提高



04

综述


PLA和PBS部分性能对比表

项目
PLA
PBS
价格

耐热性


制备方法

简单
加工工艺

容易
生物降解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与PLA相比,在不考虑价格的前提下,PBS为优选生物降解材料。但是,综合考虑之下,你认为PBS能够冲破价格的束缚,全面替代PLA吗?(来源: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


绿色革命:

生物基材料或将成为Z世代可持续时尚界新宠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市场对生物基材料的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研发投入将进一步推动生物基材料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包装、汽车和纺织行业,生物基材料有望替代更多传统材料,实现绿色转型。



未来的生物基材料或许不仅仅是“绿色”的,它能够具备多样优秀的生物性能与生物智能,与其它生命互动、相长,乃至于响应周围的环境。在生物工程、合成生物学等技术逐步发展成熟的推动下,生物材料有望取代以化石燃料为源头的传统材料,并且让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生命性和智慧性,迸发更大的价值。





提示

×

您当前尚未登录,如需购买当前文章,请立即登录

底部

Copyright © 2035 CF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让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发江程广场2号楼520室 客服电话021-69760515

域名备案:沪ICP备17024305号-6 

沪ICP许可证号: 沪B2-20200070

沪EDI许可证:沪B2-20200070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4261号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