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6
今日商品数
商品 店铺

历史记录

生物基材料品牌BIODEX推出全球首款双组分PTT纤维,成为阿迪达斯等品牌原料

作者: 环球纺织

2024-09-14


BIODEX是华灏化学旗下以生物基材料为核心,从单体延伸至纺丝、工塑等下游领域的生物基新材料品牌 ,致力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倡导清洁资源和生产,实现“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的理念。

目前,BIODEX正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研发提高生物基和可再生原料的比例及生产效率,并与全球减碳认证相关机构紧密合作,已获得日本生物质塑料协会认证、GRS回收利用产品认证、ISCC认证,已通过FDA检测。并且已成功打通PDO-PTT全产业链,成为阿迪达斯等国际鞋服品牌的优选原料之一。

生物基合成纤维——双组分PTT纤维

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在纺织业备受关注,其含有37%的生物基原料,与石油基尼龙聚合物相比,PTT在生产过程中少消耗30%的能源、少排放63%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气体。性能上,PTT分子结构表达出近似羊绒的柔软手感、具有天然的拉伸回弹性,可作为主材在服装领域大量应用。由于生物基属性以及优越的综合表现,PTT在美国评为六大化工新产品之一,被誉为“聚酯之王”。

新材料的开发与消费市场需求密不可分,BIODEX紧贴应用、围绕产品功能的更新迭代开发核心材料。基于PTT聚酯的全能表现,BIODEX推出全球首款PTT+PTT双组分系列——BIODEX®SILVER,并申请全球专利。 BIODEX®SILVER由两根不同粘度的PTT纤维组成,不仅提高产品中生物基含量,卷曲收缩率的差异提高了纱线的卷曲弹性,面料上可呈现出类似氨纶的弹性。


生产及应用中,BIODEX®SILVER主要在以下层面优于氨纶及其他化纤:

氨纶易裂解导致日常服装的弹力老化、变长,BIODEX®SILVER的弹力来源于其分子和组织结构,即便长久运动、洗涤后依旧如新;

由于优良的着色和染烫表现,BIODEX®SILVER不需要像氨纶进行包纱染色,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贴身服饰通常用锦纶混纺来优化触感,而柔软的BIODEX®SILVER可直接贴身穿着,亲肤柔嫩,不需要添加其他化纤;

生物基材料BIODEX®SILVER可直接进入PET回收体 系,完成从原料到再利用的可持续闭环。

什么是双组分纤维?

双组分纤维是复合纤维的一种,复合纤维又称多组分纤维、共轭纤维、组合纤维及异质纤维。 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和具有不同分子量、不同性能的同一高聚物经复合纺丝法制成的化学纤维。

其他双组分纤维的研究

双组分并列复合纤维是近年被人们广为关注的另一类具有三维立体卷曲结构的弹性纤维。它最早是由Sisson及Moorbead提出,日本钟纺公司于1962年开始研究,并于1965年实现了产业化。双组分并列型复合纤维是由两种相容性良好且热收缩性能差异较大的聚合物构成的纤维。该纤维经再次遇热后,由于双组份热收缩率的不同会形成永久性螺旋状三维立体卷曲结构,从而赋予纤维良好的弹性伸长和弹性回复性能。此类纤维有聚酯类、聚酰胺类或聚烯烃类,但市场较好的是性价比较高的聚酯类。此类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杜邦公司研制出的T-400Lycra亦称为“Easy Fit Lycra”,它是由PET/PTT构成的双组分并列型复合纤维。与“莱卡”(聚氨酯纤维)相比较,这种螺旋状三维立体卷曲弹性纤维具有许多独特之处:生产工艺流程短,纤维强度高,模量低,耐热性好,不会因染色加工而损失弹性,耐日晒,耐氯漂。因此在应用方面它可以与“莱卡”互补,它的价格优势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近年来,有关并列型弹性复合纤维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很活跃,其中研究最多的仍属PET/PTT组合,大多为对其加工工艺条件、工艺流程组织和加工设备的研究,厦门海兴公司还与杜邦公司合作开发了短纤维。此外还有不少关于构成并列型复合纤维原料组合的研究工作,例如采用2种不同特性粘数的PET、2种不同特性粘数的PTT、PET/改性PET、PA6/改性PA6以及PET/PBT等。目前,国内已有几家公司在生产此类纤维,但是均未脱离开PET/PTT组合。 (来源 :BIODEX、TK生物基材料)

站上C位:生物基材料成为品牌眼中的新晋"网红"


“可持续时尚”蔚然成风,让生物基材料成了各大时尚品牌争相追逐的高地。除了The North Face,国际大牌们在“可持续时尚”领域百花齐放。如今,站在双碳的战略高度上,生物基逐渐站上了明星风口,成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不二之选。





提示

×

您当前尚未登录,如需购买当前文章,请立即登录

底部

Copyright © 2035 CF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让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发江程广场2号楼520室 客服电话021-69760515

域名备案:沪ICP备17024305号-6 

沪ICP许可证号: 沪B2-20200070

沪EDI许可证:沪B2-20200070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4261号 sitemap.xml